“色阈”(Pantone),意为由于人类视网膜中主司昼光觉的视锥细胞的分布和密度因人而异,甚至会有缺陷或缺失,以至于色彩看上去几乎无法呈现出一致的模样。因此,千人千色的细微差异这一特点,令色彩成为艺术中最具相对性的媒介。昊美术馆(温州)新展“色阈”近期已正式面向嘉宾与媒体开放,创作者可与嘉宾及媒体近距离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与色彩的故事,通过结合导览环节对参展作品的详细介绍,指引大家走向深层次的艺术创作理念。
展览作品皆以色彩的情感作为唤醒视觉的切口,期待进入其中的观众能够调动不仅限于视觉的感官参数,参与联合认知。
安杰莉卡.达斯的作品《人类》
人类与色彩的关系,自出生时就开始了。肤色是人类最亲密的色彩,与生俱来,没有对错,不带标签,只是纯粹色彩的表现形式,但却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被逐步扭曲为高低贵贱之分的符号。我们自带色彩,来到人间,不是为了排斥不一样的色种,而是为了完成世界色彩丰富和多样性的使命。安杰莉卡.达斯的作品《人类》开启了撕去色彩标签与偏见的宏伟蓝图。这项持续进行的作品来自对18个不同国家、超过4000位志愿者的面部采集,通过对人类面庞的摄影,采用拍摄对象鼻子区域11X11像素样本相同的颜色作为背景色,并与潘通色卡进行匹配,最终找出被摄者的肤色代码。
姚朋的作品《政治》
姚朋的作品《政治》,运用了PANTONE彩通色卡的排列。在作品《政治》中,艺术家对195个国家进行了概念化的想象,并择选出最吻合个人印象的色彩,加注相应国家首都的名字和音标——不动声色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冷静铺陈。
张玥的作品《张玥的白色全书》
直接借用彩通系统的形式对社会问题展开反思,在本次展览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张玥的作品《张玥的白色全书》根据艺术家在生活中收集的各种白色,编辑出一套按PANTONE彩通国际制色原理配比数值制成的白色系统。一整面不同来源及配比的白,来告知人们白色的千万种可能性。张玥的白色系统有8136种白色,但PANTONE潘通的色彩系统里只有1600多种,现今的印刷技术也无法呈现更多的白。如果不是艺术家敏感细微又略微偏执的视角,恐怕我们还在认为,我们所看到的所有白,都是同一种白。
策展人马珏总结道,关于色彩的讨论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艺术家讨论的是色彩本身,有些艺术家则是直接借用到了pantone彩通色彩系统,用工业化、标准化的规范象征艺术概念,有些艺术家则是借用偏见,将色彩赋予上“色彩”。即使色彩相同,其唤醒我们的感知程度也会不同,这也是“色阈”展览希望带给大家的。
下一条 上一条 |